Open main menu
首页
院况介绍
合作交流
科学研究
新闻资讯
党建园地
人才培养
人才招聘
信息公开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人才队伍
科研人员
博士后
工程技术人员
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专利申请
论文发表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论文发表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王观勇副研究员在超导异质结量子尺寸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年11月20日
近期,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王观勇副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教授、郑浩教授等合作,在超导异质结领域取得关键进展。研究团队创新性利用本征量子尺寸效应,在超薄金属岛/超导异质结中成功观测到安德烈夫束缚态(Andreev bound states, ABS),并清晰解析其空间波动特性,为低能耗电子器件与量子比特研发提供了全新材料平台与技术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Masahito Hayashi教授与合作者在量子信息理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表于: Nature Physics
2025年10月30日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双聘教授林正人(Masahito Hayashi)与东京大学信息理工学研究科的山崎隼汰(Hayata Yamasaki)副教授合作,成功证明了量子信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未解难题——广义量子施泰因引理(generalized quantum Stein’s lemma),并建立出了关于量子资源最优转换效率的普适法则。这一突破性工作构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能够分析量子信息处理中资源的识别性和可转换性。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generalized quantum Stein’s lemma and the second law of qua
国量院陈媛助理研究员在手性光子轨道角动量操控上取得重要进展
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年10月27日
近日,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媛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在光子芯片内构建出截面呈阿基米德螺旋的手性波导,首次实现了光的轨道角动量与线动量的“一一锁定”。相关研究成果以“Lock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with Linear Momentum of Light”为题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
国量院刘骏秋研究团队在芯片集成暗脉冲频梳操控和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年9月25日
近日,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刘骏秋研究团队在芯片集成暗脉冲频梳操控和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涵盖激光器-微谐振腔互耦、克尔非线性与光热效应协同作用的完备理论模型,从理论、数值与实验三方面研究了自注入锁定系统中暗脉冲微梳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揭示了该系统中新颖且普适的暗脉冲切换行为与噪声淬火现象,为高相干集成微梳的制备与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手段。该研究成果以“Universal Kerr-thermal dynamics of self-injection-locked microresonator dark pulses”为题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期刊。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刘骏秋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成功研制可见光波段矢量光谱分析仪
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年8月1日
近日,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刘骏秋研究员团队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张强教授团队,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该仪器首次实现了对可见光波段集成光学器件进行高精度、宽带宽、矢量化的光谱测量。相关成果以“A hyperfine-transition-referenced vector spectrum analyzer for visible-light integrated photonics”为题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国量院刘骏秋团队实现一种全新的低噪声微梳生成架构
发表于: eLight
2025年7月22日
近日,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刘骏秋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尔理工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新加坡Linkstar Microtronics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者合作,实现了一种全新的低噪声微腔光频率梳(简称“微梳”)架构。相关研究成果以“A chip-based optoelectronic-oscillator frequency comb” 为题发表于eLight期刊。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基金委、广东省以及深圳市的大力支持。
1
2
3
4
10
共55项